最近的疫情卷土重來,上海多處的小區(qū)辦公樓開始封控,做線下實體生意的同學每天都感到很痛苦,怎么辦呢?同樣是做線下零售業(yè)的富森美的聯合創(chuàng)始人劉云華有個建議非常好。如果你也是做線下生意的,我建議你認真思考一下,什么建議呢?就從現在開始要認真思考線下到底有什么獨特的優(yōu)勢,是能跟線上互補的,互補而不是對抗的,才是線下的優(yōu)勢。這個優(yōu)勢可能就是線下獨特的目的地屬性。什么意思,我舉個例子,有同學問我說你很喜歡旅行,你去過南極,去過很多地方,旅行的時候是不是也買了一些紀念品回來呢?我說是的,我確實去過不少的地方,我有個非常個人的愛好,就是每個我去過的地方都會買一些冰箱貼回來。對這一墻的冰箱貼買到其中任何一個它背后可能都隱藏著至少幾萬甚至更多的旅行的費用,加在一起幾百萬的肯定是有的?,F在你說潤總,我用1000元把這墻上的所有冰箱貼都賣給你,你就不要浪費那幾百萬的旅行費用,我會不會答應?當然不會,我又不是為了買紀念品而去旅游的。我是先決定去旅游才順便帶回了紀念品。我去的這些地方都是我日日向往的目的地。
沒錯,線下零售也是一樣。在過去人們去一家商場是為了買到這家商場里的商品,人們喜歡的是商品,而不是商場。商場不是消費者心中的目的地,它最多是加油站,油沒了,搜一下附近哪家有,這家商場有就去這家商場,那家商場有就去那家商場。消費者眼中看到的是商場,但心里裝的是商品。這時候消費者發(fā)現,這件商品線上便宜,那就去線上了,那能怎么辦呢?一定要讓消費者是為了南極而來,而不是為了南極冰箱貼而來。把自己做成一個目的地,而不是經由自己去買一樣。他已經決定好要買的商品,不要浪費疫情,趁這段時間好好想一想你該如何辨認消費者心智中那個獨特的目的地。
轉載:http://www.cticoncepts.com/zixun_detail/112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