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的行為和你的態(tài)度或者內在自我產生矛盾的時候,你會不會覺得非常的緊張和不適?比方說你一直認為人就應該遵從自己的內心,活的瀟灑一點,但是卻一直做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這就會讓你產生一種挫敗感,認為自己很無能。再比方說,你一直認為自己是個有愛心的人,但是在坐公交車的時候,卻并沒有給老人讓座,即使是別人不說你,你也會覺得很不自在。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認知失調理論。
一般情況下,人們會習慣性的追求內在自我的統(tǒng)一和態(tài)度與行為的一致。一旦這種統(tǒng)一和一致被破壞,產生失調,我們就會產生緊張感和不適感。所以你會發(fā)現(xiàn),當我們去做一件自己不認可的事情,或者讓員工去做一件他不認可的事情的時候,就會面臨非常大的阻力。有沒有什么辦法能夠減少認知失調帶來的阻力呢?
第一種方式,就是獎賞。當嚴重的失調伴隨著很高的獎賞的時候,阻力就會變小。像我們上面說的,很多人之所以還干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是因為這份工作至少能給他帶來一份穩(wěn)定的收入。如果連這份穩(wěn)定的收入都沒有的話,大部分人會選擇離職。
第二種方式,就是讓認知失調的人認為自己別無選擇。經(jīng)常聽到很多人在跟下屬溝通的時候,很喜歡說我希望你這么做。我認為你應該這么做,其實這是非常無效的溝通方式。因為如果還有選擇的余地的話,我為什么不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做呢?所以有的時候我們要學會對員工說,你必須這么做。當一個人認為自己別無選擇的時候,他就會主動的去尋找理由,讓自己的行為合理化。
第三種方式,就是讓導致失調的原因變得更加重要。你會在自己想吃的時候買一只燒雞嗎?可能不會,因為你覺得把這些錢省下來,做別的事兒更重要。那你會不會在你兒子想吃的時候買一只燒雞呢?可能會,因為你覺得比起買燒雞那點錢,你的兒子要重要的多。
轉載:http://www.cticoncepts.com/zixun_detail/113885.html